告别天堂读后感

经典语录 2020-12-19 点击:

篇一:告别天堂读后感

计划并且付诸实践地用了一个充满禅意并且无限妙的词语“舍得”来开篇造势。
从七岁上小学以来,关于数学的辅助工具套,我不知舍弃多少,才又得到了多少,大概只能用“举不枚举”以形容之。15cm直尺,30°三角板,45°三角板,180°量角器有机构成的智高数学工具套,在故事的起始总是被铁钉钉地吸附在一个窄平的塑料或者塑胶盒子里,却总是在未知的中途毫无征兆地走失,从此散落天涯,形同陌路。回想多年的数学生涯里,最钟意的是智高后期推出的磨砂蓝绿色的四件套。磨砂质地的触感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完美的与指纹的契合度。三角板中央空心的缩小版直角三角形,似乎是特意为我这类画图不成规矩的数学少年提供棱角分明,毫无弧度的标准三角形的模板。从边沿延伸到内部的一条条直线们是可以制造和测量平行线的。而现在,我已经习惯了没有数学的日子,却发觉自己无法习惯没有直尺的日子。当我看见《告别天堂》这本狭仄的青春读物时,我产生的第一冲动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立马拿一把直尺准测出封面的长与宽的厘米数,然后用所剩无几的数学思维大致估算出它们的比例。
以上是我在进入《告别天堂》正式内容前的琐碎之言。因为我发觉,一个人之于一项事物的感情,往往有时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的厚积薄发。
其实小说的情节很单调,大致就是围绕宋天杨和江东的感情纠葛写的265页长篇。中间会偶尔穿插肖强,周雷,方可寒等的二类主角,以及一个无耻的小配角张宇良。似乎这样的故事对我缺乏吸引力,两个人之间歇斯底里的怀疑和确认,宣言和枝节,总让我想起“无病呻吟”这个烂俗频繁的字眼。另外,方可寒这个在开始被描写为公共汽车的重点中学女孩,总觉得缺乏生活基础,凭空捏造地毫无根据。虽然她在故事的1/3处就死亡消隐,不过却在之后的2/3里在别人的记忆和描述里获得纯净的重生。这点大概是小说留给我最大的触发。其他的肖强和周雷也不是很有说服力,总体来说身上缺乏吸引人的特质和个。张宇良大概讽刺的是道貌岸然的教育怪胎,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却有显赫的声明地位,但他真的存在吗?其实,在小说的内核上,我觉得《告别天堂》是不成功的。
乍一看,你就会发觉这本书绝对出自文艺青年之手。我不知道文艺青年们的品味是否大致类似,书中罗列的电影图书我也都是大致看过或了解,感情也是与她大致雷同的。我没有感到一种庆幸,却深感到一种悲哀——因为我可能丧失了自己对于作品独特的理解与想法。下面,我将一一罗列书中提及的文艺作品(无价值的我将予以忽略):《乱世佳人》,《腾王阁序》,《加缪全集》,《海子的诗》,《霸王别姬》,《活着》,西科赛斯的《纽约黑帮》(没看过),《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少年维特之烦恼》,《局外人》,元好问,《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深作欣二的《大逃杀1》(没看过),王小波,《金阁寺》,《安娜卡列尼娜》,《杀手莱昂》,《城南旧事》,《东邪西毒》,《蓝色生死恋》,《罪与罚》,《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星光伴我心》(没看过),《流星花园》,蔡琴,《情书》,张玲,鲁迅,《红楼梦》,《金瓶梅》,《情人》,《小王子》,《无间道》,《阿飞正传》,《变形记》,《梁祝》,《双城记》,《重庆森林》,《破》,《巴黎最后的探戈》,《三十七度二》……只是,我突然觉得如此的堆积,不是为了显摆,就是因为矫情。当然,它也说明了你的知识的丰富。另外,笛安的排比和骈文功力的确了得,也算是令我不得不刮目相看的重磅功夫。我不喜欢《告别天堂》的多角度描述,虽然足够新颖,但也足够混乱。而且,多角度描述的弊端就是以同一种口吻代表多人,结局是多人谁都显得不立体。整本书我最欣赏的恰恰是作者最为真挚的后记。
没有人的青春拥有翻版。无论我们以什么方式挥霍或者珍藏我们的青春,那都是我们的。只是,在看完最后一页的时候,我突然在想,关于青春期的情,我们是否需要秉持着一些或者哪怕是一丝的古典主义呢?我们是否有那样的力和定力去等待某个真正在角落等候我们的人呢?像《天使美丽》一样,像《向左走,向右走》一样。也许诚然如张姓女子所言,青春是一条不得不走的弯路。
来的太快,走的太快,它是龙卷风,不是所谓的情。


篇二:

比遥远更远,却触手可及。离咫尺更近,却可望不可即。这便是他们的情。渐行渐远,可永远不会趋于零。
她终于转过脸,含着泪,嫣然一笑。结局。
合上书,定定地望着窗外,任凭思绪在灰调的天空下与雨水交缠。最近的天气越来越无常,就连雨水也跟着受伤,整个世界就像风中尘埃,飘忽不定。那些由浮云记录下来的花事,那些由花开装点过的浮云,都在这一个无尽漫长的夏天成了荒原的旱季。他们的情在这荒原的旱季中一点一点枯涸。因着眷恋,不愿消逝。定格。寄存在连自己也不愿看见的最深处,轻轻叫嚣。
情是一场厮杀,在这情的角逐中,他们逐渐沦陷、迷失。江东为了方可寒背叛了情,天扬为了情背叛了自己。“无法轻易推开,无法随意走开,感情中专心的最容易受伤”。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在这场厮杀中,天扬注定会输得很惨。“别碰我”,“我嫌你们脏”,有些话,说出一句便要耗尽一生的力气。那时候的天扬该是多么绝望,“这没什么,只不过是你们弄脏了我,这世界弄脏了我”,“你可以不要它可以拒绝它可以抛弃它可以伤害它可以瞧不起它,可是你不能弄脏它。”傻孩子,那时候的天扬多么单纯埃
公元前的你们还太小,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任由感情随意挥霍。睁睁地看着情变坏,却依然固执地扮演着原有的角色,希望感情的,留给时间慢慢去漂。在接下去那场荒诞的继续中,彼此相互猜疑。那些污点就像被放大镜扩大,一点一点吞噬着那点伤残的感情,那年夏天,我们给了彼此最后的疼——手放开。难以割舍的就此结束,以后各走各的路。就让那些回忆留在心里,任凭它轻轻叫嚣沸腾。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
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你”,这是他们的劫难。
整个人生冗长,而一切惘然过后,我们只愿记下那燃烧了整个生命的初见。人生的四季变化不定,而又是因着谁的出现,谁的眼泪,谁的不愿放下的情感。我们只愿记下,那盛夏不可消失的,他们彼此带来的缕缕微凉。
彼此深着,如何说它不存在,就像此时此刻尽管夜色沉沉,但太正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正如她终于转过脸,含着泪,嫣然一笑。
我相信他们的,依然。始终。永远。只是错开了时间,难以重来。
的,不的。一直在告别中。


篇三:告别天堂——读后感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太老,没有谁能看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海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又拾起了那丢掉了很长时间的笔杆,也就从那时开始,又听起了以前的那些认为很伤感的歌。习惯的强挤出一些没心没肺的笑,却早已不再那么灿烂。拿起笔,随着那熟记于心的旋律,记录那些熟记于心的点点滴滴。笑过,哭过,一个人默默的思考过,谁不是谁的“宋天扬”,谁又会是谁的“江东”。闲暇时光,孤单的过往,谁曾在谁的心底留下过深深的烙印,谁又注定只是谁生命中那个微不足道的过客。“江东”也好,“周雷”也罢,你终究还是会找到自己的依靠,自己的那方赖以长存的心灵亦或是实质上的叫做家的地方。曾经对情的看法,那种对情认为“她”神圣不可侵犯的态度,最终也还是改变了吧。江东走了,不是你丢掉了他,而是他丢掉了你,丢掉了他自己。这就是你,宋天扬,一个单纯的你,一个变得现实的你。你说过“那不是别的,那是,可以不要它,可以拒绝它,可以抛弃起它,可是不能弄脏它”。幻想着守住那份几乎纯洁的情,却终究还是没能全身而退。太多的幻想,太多的奢望,铸成了从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你那看似完美的情。你说你注定寂寞,加缪最多与你同病相怜,默尔索的阿尔及利亚对你来说比月球还远。你固执的喜欢海子,喜欢他的诗,喜欢他悲剧般的的人生。或许你真的注定寂寞,但又有谁会注定寂寞呢。习惯了悲观,习惯了伤感,却因“江东”而打开了自己封闭已久的心扉,那个你认为值得你付出一切的人。快乐过,忧郁过,最终还是迎来了那个谁都不愿接受的结果。你那自认为纯洁的被弄脏了。一场凌乱的追逐,你糊涂地弄丢了你的童贞,你的初恋,你的江东,还有你那纯洁的情。但你还是固执的去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失去的东西而向任何人求助,向任何人撒娇,你忍受了该你忍受的和不该你忍受的所有,包括你曾经以为被弄脏的,包括你自认为伟大其实毫无意义的牺牲和奉献。“天扬”经历了这些之后,你也该变的现实了吧。梦断天堂,无数美好编织而成的幻想。曾经的曾经,又何曾没有幻想过,奢望过,在梦中独自安排这自己在某个美丽的黄昏下与谁谁谁有个唯美的邂逅。而梦终会醒,我们终归要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过着只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渐渐的我们长大了,也应该慢慢的变的现实了,谁都不会是谁的“宋天扬”,谁也不可能是谁的“江东”。美丽过后,总会有上帝安排的另一种不可接受。向往终究是向往,那美丽的幻想也只会是梦中天堂,那残存的幻像。合上书,想着那五个人乱乱的情,不禁在心中暗暗赞许笛安。鲜活的五个人物,鲜活的几段故事,鲜活的情,还有那令人留有悬念让人猜测的局。“江东”在“天扬”和“周雷”的订婚仪式上,再次对“天扬”张开了怀抱,只是内心感情的迸发,不含任何社会的种种。“天扬”又会接受吗。我想应该不会吧。经历了太多,也懂得了太多。她需要的早已不是心中那个可以给她纯洁的情的江东,他需要的失一方可供心灵和身躯永久居住的那个叫做家的地方,“江东”给不了。如果说“江东”给“天扬”的是情,那么“周雷”给予“天扬”的则是那远超出情的早已根深蒂固的亲情。成熟了,也就知道那份亲情的重要,成熟了也就慢慢现实了,成熟了也就知道在这两者之间到底如何抉择。
梦想与现实,这似乎是很多书籍和电影都会或多或少提到一点的主题亦或是一个侧重点。梦想那般美好,现实却这样残酷。曾经的奢望,曾经的追求,在风风雨雨之后又会剩下多少呢?那颗的心,那颗为梦想﹑为追求而狂奔的心终究还是要慢慢的静下来。得到了亦或是没能得到,最终也只会是一笑而过,就像“天扬”最后还是没能延续那份自认为纯洁的。还记得不久前网上很火的的短片《老男孩》,演绎了梦想与现实的微妙关系。“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落花开又是雨季,春天啊你在哪里”对于情,对于生活,你幻想过,奢望过,最后又有哪样真正实现了呢?盼望着走出家乡,奢望上帝好好保护你与“江东”的那份本应该纯洁的,最后呢?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总不近乎人意。
半年之前,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这里,来到这被称作为大学的地方。怀揣着那份最最纯洁的梦想,曾经气宇轩昂的对自己说“只要努力,我们一定可以的”。我们曾经是那么的自信,给自己定位总是那么的美好。努力过,打拼过,而我们的梦想又真正实现了么?不知不觉来到这世上已经有好些年头,又有谁还会是当初那个想要成为新世纪“因斯坦”的孩童?经历了很多,而我们是否也懂得了很多,是不是还总是对生活只是一知半解。年华落幕,光飞扬,是谁曾经追寻那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现实,我们又是否想过,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不是真的有点太高。笛安笔下的“宋天扬”,韩三平电影中的“肖大宝,王小帅”对梦想,都有过自己的痴狂。经历了,也就慢慢的平息了;安定了,也就慢慢的现实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平平淡淡的过好自己本就不会太过离奇的一生。有梦想,有奢望,记得曾经追求过就好;有目标,有方向,努力之后没能实现又能怎样。努力过,拼搏过,我们为了未来,也真正的付出过,不会后悔。“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如今只好祭奠吗?”在这场梦想现实的追逐中我们又是否迷失过自己。曾经我们早出晚归,曾经我们努力学习,曾经的曾经,我们都是一群听话的好孩子。面对现实,梦想太过遥远,看看自己我们又是否真正的定义好自己的明天。梦想与现实的追逐,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付出。
梦断天堂,青春未殃,太多幻想,太多失望。曾经采撷青春,泼墨时光,面对现实,梦幻天堂,我们渐行渐远。


篇四:告

很少有人能把一本青春小说写得像诗一样有韵律,总觉得她的生命在跳动,不安分的音符一样。笛安做到了。从字里行间出的丝丝缕缕的灵魂,组在一起像一曲安魂曲,不需要那么高的音调,不需要太繁复的旋律,仅仅是在某个限度里,一唱三叹着几个人的悲欢离合,男女主角的情没有泰坦尼克那样唯美而伟大,没有琼瑶剧里那样的缠绵悱恻,只是在叙述小人物的真实,平凡人过着平凡的生活,年轻人乱七八糟的情里,分离与死亡不再是威胁,只是一种变样了的思念与见面,当不知何时说“你好”或者“再见”的时候,这些人一如往常的平静。很多人会说这样的故事怎么会有让你看完的冲动?谁知道呢,只是我觉得再怎么样伟大或不平凡的人,都有自己平凡的时候,都有为之感动甚至流泪的一点。谁都是“飞蛾扑火”后才明白平凡身后涌动的不安是每个人血液里的本质。
这本书以自述的笔调阐述16、7岁的萌动和25、6岁的成熟,三个男生近十年的回忆,两个女生生前死后的纪念。女主人公宋天杨和男主人公江东高中时候的情(如果那场闹剧可以这样来称呼的话)是那样的小情调,可以用单调来形容,吵架与和好是家常便饭,总是在每次和好后发现彼此的羁绊,早已不可分割,难以理解的互相留恋。其他几个人的生活穿插其中:周雷是他们10年前的同学,10年后作为一个事业不怎么成功的男人回来寻找久违了的“情”。肖强10年前在他们高中门前开了一家影碟店,10年后作为出租司机与这几个人不知名的巧遇。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女子——方可寒。这个以做工作者为生的美丽女子坚强的支撑着自己坎坷的人生,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她的经历可谓命途多舛,却又在差一个星期满十八岁,踏入成人生活之前,匆匆的离开大家,但是没有人说那是蜻蜓点水一般的生命,再卑微的人生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天杨在经历了情、背叛、陪伴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事情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宽恕江东的一切,直到最后,江东在面对“宋”、“天”、“杨”这三个字的时候都会心如刀绞,每次的拥抱与亲吻都能惹起别人的疼,而真正的畏惧于孤独只存在自己心中,10年前这样,10年后还是一样。这样的剧情或许老套,但总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不得不说是绝大多数人所经历的一切。每个失败的情总会有它的缝隙,从最开始的撕心裂肺的,到最后撕心裂肺的痛,不管看官是否有情都会感受到书中人的魅力,并为之一震。
江东和方可寒之间讲不清道不明的懵懂,在一次做后真正得到了质的飞跃,最清晰的是他的背叛,在看清现实之后,天杨与肖强的那一次使得这份情真的如手里的沙一样,握得越紧,剩的越少。经历了一切之后天杨才明白她与江东之间不再是“我喜欢你”的关系,而是两个年轻人发自内心的呼喊——我你。
10年后,成为白衣天使的天杨再次与周雷相遇,他多了一份成熟与妩媚,少了所谓的天真与无知,但是那份惹人心痛的怜惜还是那样的震慑人心。再次回忆起来,每个人的话语都透露着对于过去的不舍,但又不想回到过去的憧憬。肖强与江东的偶遇也打破了他们之间的僵局,江东的一句“哥们儿”让一切不友好付之东流,是啊,这十年里他们经历的又不仅仅是高中时代的生活,更多的接触这个让人“生厌”的社会后,最后得到了关于“理想”一词的幻灭。
故事还算平铺直叙,从翻开到看完不过经历了大半天的时间,但却看到了几个人的10年。正如我开篇所写的那句海子的诗,当我们遇到情的时候到底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呢?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又有谁看得真切呢?太多的疑问在我的脑子里面炸开。“告别天堂”,告别那个所谓的虚伪的世界,告别那些无谓的感情斗争,直面真正的自己,只要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就,可以了。当最后,天杨接到江东的电话时候,曾以为一切都过去了的她,再次听到这个声音时,还是不能对自己无所谓的说:“没什么。”在和周雷确定关系之后,与江东见面的时候,背对着他,听到他说“和我一起走吧。”天杨还是无法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的说声:“谢谢。”然后转身离开,让最后的背影成为江东永远的回忆。她只是站住不动,一会回过头来,眼含热泪,嫣然一笑。故事到这里也便戛然而止了。怀抱着海子的那句“远方的远方比远方还远。”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在我的心里沉了下去,沉到了底。“而今,我已经被打败过了,我用曾经的飞蛾扑火,换来今天手心里握着的一把余温尚存的灰烬。值得庆幸的是,我依然没有忘记,这把灰烬的名字叫做理想。”——笛安


篇五:《告别天堂》读后感

初次阅读告别天堂,是在临近15岁的最后一个月。彼时我仅认为这是一部讲述成长的无奈的青春言情小说,而现在看来竟是如此滑稽。我分明没有体会到笛安的意旨所在,可正如笛安在《告别天堂(最新修订版)》的后记所说,15岁是一个感官与认知的门槛,门前门后的景致差异迥然。而现今,当我再次翻看《告别天堂》,那些绝望的,隐忍的宽容,残酷的成长却又那么生动而鲜活地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铺陈。这些文字,这些炽烈的话语,是卑微生命的理想,寥落青春的灰烬。
在旧版的《告别天堂》的后记里,笛安为自己着的五个孩子做了一些简单的定义。“温暖而倔强的天杨,绚烂而脆弱的方可寒,有点坏但其实不太坏的肖强,傻得可的周雷,还有明明比谁都敏感却羞于承认的江东”,他们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切,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复杂。整个故事并非有着扑朔迷离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的脉络,可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又何止是一个故事?
我对天杨的情感是复杂的。开始的时候,我很喜欢这个温暖,纯粹的女孩。无论是在刚刚坠入河时十五六岁的小女孩,还是几经波澜后光的白衣天使,都让我感到舒服。而在与江东交往的过程中,她倔强:“眼泪是最珍贵的东西,只能留给这种深切的悲伤,这悲伤与羞辱无关,与委屈无关,与疼痛无关,你依靠这悲伤和世界建立更深刻的联系。你和这悲伤在烟波浩渺的孤独中相互取暖,相依为命。”可我却逐渐开始质疑这个女孩。她太随,太自私,她变得小气,变得会因一点小事而和江东大动干戈。而在最后他们相拥着说“我你”的时候却又开始自责。在她尝试着去宽容方可寒的同时,她却在心里渴望着方可寒的死去——正如她自己所说,那是罪过。可后来又报复式地和肖强做,在我看来是一种对江东的“背叛”的惩罚,而那究竟是否值得,究竟仅仅是“报复”“背叛”那么简单么?我想,这些究竟是情的魔力,可谁也无法去判定它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多年以后,在早已告别江东,却再次上了从小便喜欢她的周雷时,她却又变得和开初一样温暖而纯粹了。这个“温暖而倔强”的女孩——我想笛安的定位是确的——温暖得让我欢欣,又倔强得让我无奈。
江东。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才能准确得我对他的情感。我只得承认,和天杨相同,我对他也有着复杂的情感。这复杂的情感在于他的格。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感到很不好定位的有两个人。江东这个人的恨是很不好捉摸的。他深着天杨,却又同时和方可寒维系着那层微弱而柔韧的感情。他的确是个敏感的人,能从肖强眼里觅出端倪,能从天杨的眼里读出自责、悔恨和。我想,也许亦是因了这敏感,即使辨认不了方可寒的那句“我你”究竟是“促销之道”还是真心实意,他也会多多少少去接纳她,因为他不愿去伤害她。他是个心软的人,或许说,正是因为敏感而不愿伤害别人。他不愿意去伤害方可寒,即使方可寒糟蹋了他和天杨的情感;他不愿意去干涉周雷,即使周雷几乎每日坚持和他深的天杨一起回家;他也不愿意无情地与肖强决裂,即使肖强在明知天杨和江东间的深上了天杨。其余的谁都没有他被伤害,可是,他却因为这些“心软”,深深地伤害了天杨,以及他自己。肖强说:“当一个会做梦的人——天杨,落到一个不会做梦的人的手里的时候,会死得很难看。”我想这不会做梦,即是清醒,即是意味着他会读每个人的心,也就是所谓的“敏感”。江东太敏感,敏感得让我心酸。
肖强便是另一个我感到不好定位的人。不过和江东不同,他的难以定位不在于他的恨,也不在于他的格,而在于他在这个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同学说,肖强在这个故事里扮演的是大哥哥的角色,我无可厚非。但事实却远非如此。肖强着天杨,在这不可能有结果的的背后却一定是无尽的自责。他的确坏,坏在自己上了兄弟的人,坏在自己在这的背后对兄弟的背叛。可实际上,他不太坏。我相信他了太久,却一直因为兄弟而努力抑制住自己的,在所谓的“背叛”之后懊悔不及。在多年之后,又对过去发生的种种释怀。他,肖强是悲哀的。他的让他注定悲哀。
在阅读其他同学的书评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都恨着方可寒。而我却一点也不恨她,反而觉得她是这个故事中最值得悲哀的人。除了她的身份和命运之外,我愚昧地认为她只是个单纯的女子。她可恨,的确,她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天杨和江东间的美好的情感。可我觉得,这种罪愆究竟应归于方可寒的身上么?她只是和天杨一样无可救药地着江东。我甚至有些恼怒,为何天杨要口口声声说方可寒“弄脏”了她的感情?从一些细微之处甚至可以看出她的懊悔。而也正是她的身份,让天杨和江东不断地误解她,可她却无动于衷。甚至在生命的末端,天杨是心怀鬼胎地努力地去“宽容”她,可她一定是把天杨当作了挚友的。无奈命运悲哀,江东说得好:“总有一些人要以‘我们’这个黑夜为背景怒放,就像烟花,比如方可寒。所以方可寒,这个世界需要我们,而我们需要你。”
较之于天杨、江东、肖强、方可寒,周雷的定位则要容易许多。笛安说周雷是个傻得可的孩子。我认为这“傻”理应是指他的单纯。他傻得即使知道中学时代的天杨只会把他当作朋友却仍然着她。他傻得即使明白天杨和江东之间的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泯灭却仍然着她。他傻傻地着天杨。他与那个同为“婊子”的冯湘兰和江东与方可寒差异迥然。不会因为“心软”而背叛,因为他始终执着,专一地着天杨。只可惜这样的哪里比得上天杨和江东的的波澜壮阔?周雷的确太“傻”,傻得无法萌生一段因波澜壮阔而刻骨铭心的感情。他太执着、太专一、太单纯。这是一个故事,关于绝望的,隐忍的宽容与残酷的成长。
天杨与江东的虽然有许多的挫折与磨难,但是,在他们每每对无意中伤自己的对方的宽容下,在方可寒与肖强以“背叛”为由的忏悔中,天杨与江东的却如经历过风雨那般,愈加坚韧而难以割舍。笛安这么说:“若是让今天的我来写,我说不定不会让他们分手——因为他们俩之间,情明明是存在的。”其实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最后不能算结局的结尾时,我不禁快要哭了出来——倘若他们俩真的没有分开,那么周雷怎么办,一直专一诚挚地着天杨的周雷怎么办?周雷和天杨之间的情虽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折,但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天杨和周雷在不谙世事之年的初吻的懵懂,周雷好几年来近乎风雨无阻地和天杨一起回家的诚意。他们之间的固然没法比上经历过大风大雨的深,可许多年一起成长的默契,又怎么能让他们俩分开?天杨对周雷说了这么一段让我感触颇深的话——
“但愿你我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但愿我们可以厮杀得足够热闹,但愿我们可以在这场血肉横飞的厮杀中达成最刻骨的理解和原谅,但愿我们可以在硝烟散尽之后抚着彼此身上拜对方所赐的伤痕累累相依为命,像张雯雯和罗小皓那样相依为命。但愿,周雷,我也需要有一样东西来提醒自己,我不是靠活着的惯活着的。现在开始,你来提醒我吧,来吧。”
而江东和方可寒的,几乎是卑微而畏缩的。毋庸置疑,方可寒对江东的之深不亚于天杨,可江东的人明明是天杨。如此,方可寒不愿暴露自己内心的, 江东更不可能承认自己和方可寒的情感。江东与方可寒的,江东与天杨的,它们相互干扰着,几乎两败俱伤。但遗憾的是,卑微而畏缩的深终究还是输给了炙热而浓烈的深。“绚烂而脆弱”的天杨最终还是被“温暖而倔强”的天杨所打败了。肖强的情始终是默默无闻的。无论是对方可寒的喜欢还是对天杨的。可他的身份和立场注定了他的终将无疾而终。残酷地说,他始终是个局外人。他的生活和天杨、江东、方可寒固然关联紧密,可生活本身毕竟是截然不同的。我也说了,他是悲哀的。
有许多的人不甚看好这部小说,我想是因为文中部分对“”叙写。“”是“”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希望大家不要遗忘,“”的本源实则在“”。笛安在新版里的后记写道“因为当时的尖锐和不羁,我设置了一些或者激烈的情节。但我也相信,纯净的眼睛阅读的时候,不会看见污秽的东西”我想大抵足矣。在书中也有江东的一段话:“一直假装开放,假装前卫的我今天才理解’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与占有无关,与堕落无关,与隐晦无关,与罪孽无关,甚至与欲望无关。我想要天杨。就算我们俩改变不了已经成为泡沫的这个事实,那就让我们合为一体,高高兴兴地接受这寂静的谴责和抚慰。不管这寂静是如何判决的,在我心里,她永远是小人鱼公主变成的泡沫。”它不过是一件近似于“我们要在一起”的一样纯粹的事。
在旧版的后记中,笛安说她真正想要讲述的,是奉献。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便是那些隐忍的宽容。要做到容忍他人,自己的心灵或多或少也得做出些妥协与退让。我想,他们一定都放弃了许多,才能做到如此的宽容。当两年之后江东在小强的出租上笑着邀请他去喝酒叙旧时,我想,江东最终宽容了肖强,宽容了肖强“背叛”自己,上自己的人。而天杨宽容了一切:“我原谅了一切。我原谅所有伤害过我的人,我也希望所有被我伤害过的人能原谅我。我原谅自己和江东的情里那些自私的占有欲,我原谅我们在缠绵悱恻或恶言相向时以‘’的名义对彼此的侵袭和掠夺,我原谅我们的每一句情话里那些或真诚或虚伪的夸张,我原谅我迫切地想要留住江东不过是因为我舍不得我自己的付出。我原谅他在真诚地我的同时像吸毒者抗拒不了海洛因那样抗拒不了方可寒。……我原谅,我什么都原谅了。我终于理解了你,我的默尔索,我的朋友,我的兄弟。”
成长的确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在这残酷的成长中,他们变了。江东变了,原本有些羞涩的他竟可以说出自己内心明知可笑的祈求,虽然这些祈求也把他自己吓了一跳,但成长毋庸置疑。学中文系的周雷尽管仍然单纯、专一地着天杨,可在经历了大学几番感情之后变得更有情调了。天杨本是纯粹而温暖的,在青春的中她逐渐变得随与自私,可最终在时光的洗涤下她重新恢复那一分纯粹与温暖。这些成长不能武断地判定孰好孰坏,但不置可否的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无法回到青春那些轰轰烈烈的日子去了。
阖上书,那些真挚的话语仍旧在脑中回响,余音绕梁。
“唐槐寂静地在步行街的尽头矗立着,唐槐什么都知道。夕来了。那么多人哀叹的悲凉就像那么多人赞美日出的蓬勃。可是日出的时候人们大都还在梦里,而夕却是人人天天都能看到的。这就像一出票房超好的悲剧和一出无人问津的喜剧一样,到底哪一个更惨?”
我想无论是受捧的悲剧还是落寞的喜剧,这一切都是终将老去的。那所有梦寐以求的渴望和撕心裂肺的情谊终将幻灭,在灰烬中……

告别天堂读后感

http://m.njwktr.com/jingdianyulu/83730.html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